建築實踐

2017

公共

東山段社會住宅

 

座落地點  |  台中

案件狀態  |  結案

基地面積  |  5,384 ㎡

總樓地板  |  36,725.38 ㎡

規劃樓層  |  地上 15 層、地下3F層

規劃類型  |  社會住宅
 

設計說明  |  

與鄰共享
在高密度居住的時代,社會住宅扮演了中介、協調的重要任務,無論是都市與自然的關係,亦或是不同年齡世代的交流,都仰賴社會住宅的積極作為。東山段社宅位於北屯區精華地段,緊鄰公園與交通要道,如何清楚定位社會住宅的公共性與私密性,卻又能讓不同世代的住戶交流互動成為我們設計的首要課題。
於是我們以此做為目標,以模矩化住宅單元靈活配置,根據不同族群的使用需求做出房型變化,例如兩間單人房組成一間兩房;三間單人房並置可組成三房。並適當在每層樓穿插同樣模矩的公共廚房與公共空間,讓社區以廚房為交誼同樂的核心,凝聚社區意識。
社會住宅不再只是居住的機器,而是與環境共生共榮的全齡樂活宅。地面層結合日照、社福服務與後方公園綠地、商業共生共榮,達到樂齡、全齡宜居的友善環境。
共享自然-樂齡社區
社會住宅的定位以人和環境為本,建築主體配置成L型,開口處與鄰近 停車場和後方公園形成完整開放空間,使動線與活動更容易串聯,商業得以延續,對於北屯路的都市有正面積極的回應,回應「友善環境」初衷。生態方面,保持與後方兒童公園的動線暢通,並在開口處與街角主動置入使用頻率高且開放的社福機構與商店,讓社福機構不僅僅是服務,無形中也能成為開放空間進入社區的管制核心,達到安心宅的核心理念。各個社會福利空間都有相對應的廣場空間,讓動靜之間、各年齡層的使用者皆能安心使用,達到「混居-活力新生活」的設計目標。社會住宅不再是過去單純滿足空間量的居住機器,而是一個保有使用彈性與世代共享的生活基地。